中国艺术收藏网|权威艺术门户移动版

首页 > 拍卖 > 市场 >

文化金融何以解忧

  由新华通讯社、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华文化促进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文化金融论坛”2015年底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以“国家战略下的文化发展”为主题,以多项国家战略叠加发展为背景,深度聚焦文化与金融等产业之间的对接融合,探寻国家战略下的文化发展之道。会后,笔者专访了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寿光武,听其详解文化金融当前面临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发展文化产业要用好文化金融

  寿光武认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多项国家新战略的叠加下,文化产业正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各领域融合,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在寿光武看来,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用好文化金融。传统文化金融可以激发文化属性中的文化价值,现代文化金融则可以激发文化属性中的市场价值。金融的融入,让文化产业的边界得到进一步扩大,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使产业发生乘数效应,呈现几何式裂变。

  在过去的两年中,各项文化金融相关政策相继出台,资本大鳄热衷参与文化金融,龙头文化企业争先恐后地与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短短两年,文化金融已经从一个前沿的概念,发展成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新兴产业。这一切,足以证明文化金融的生命力。

  文化金融粗放式发展存隐患

  但在外界普遍叫好文化金融发展的同时,寿光武却直指行业发展痛点,希望引起各界的重视,以此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他看来,文化金融市场欣欣向荣背后所产生的市场泡沫不容忽视,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有待加强。一些失败的文化金融探索反映出,金融行业尚未充分考虑到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相较所具有的诸多不同属性,只是被简单视为普通的金融工具,继而被投机资本绑架,这将导致市场泡沫进一步扩大。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方面,寿光武认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兴起之时,政府过早监管可能会抑制行业的发展活力;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政府监管的及时介入。

  针对文化金融领域发展痛点,寿光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市场发展要牢牢把控规范创新和风险控制这两大核心,推动文化价值最大化,金融风险最小化。二是政府监管要明确责任、详细立法、设立门槛、持续跟踪、迅速执法。三是行业自律要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建立上下沟通、内外互动机制,制定行业执业标准和自律规则,发挥自律监管作用。

  文化产权交易助力文化金融发展

  文化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需要文化产权要素的流转,更需要虚拟经济的催化,解决通道则是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具有有效融资功能、合理配置资源功能、文化资源价值发现功能、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功能和制度规范功能,是文化和金融对接的重要平台。

  据寿光武介绍,目前,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文交所”)正在通过四条路径推动文化金融发展。一是积极联合同业机构筹建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协会内部自律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联合建设“中国文化资产登记平台(中心)”等,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的“确权、确价、确真”。三是开发相关交易品种,如影视、艺术品、邮币卡、明星卡等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文化产权交易品种体系。四是注重风险控制,创新提出四级分离的“上海模式”,将入库登记、众筹发行、交易运营和清算监管分离运营,相互制衡,让交易所真正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第三方平台。

  此外,上海文交所还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通过交易平台将资源、项目与市场、资本等要素合理嫁接。据了解,上海文交所目前已与意大利等国家就“一带一路”项目展开合作,如将《丝路金桥》作品带到米兰世博会;与福建、黑龙江、新疆等各地政府开展合作,相继建立21世纪海上丝路文化金融交易中心、“一带一路”商业与文化金融产业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平台。在“互联网+”领域,上海文交所正打造“文化+金融+创意”创新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