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人物 >

传承“板桥”技法、弘扬“墨竹”艺术——墨竹画家杜振迎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是对竹子刚正有节、虚心自持的描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与兰、梅、菊并称“四君子”,而竹又集梅、兰、菊的特质于一体,具有虚心、有节、常青的品格。如唐张九龄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淡泊、清高、正直,正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而用传统水墨技法形于书卷的墨竹,更是历代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核心题材。
 
 
  墨竹起源于唐代,到北宋时期在文同和苏轼的影响下才逐渐盛行起来。元代墨竹大家辈出,影响较大的有赵孟頫、管道升、柯九思、吴镇、李息斋、顾安等。柯九思还作有墨竹谱,将墨竹画法进行总结。明代同样不乏画竹高手。如王绂得文同、吴镇遗法,以墨竹名天下。到清初的石涛,以及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禅、李方膺、罗聘等人的墨竹也非常有名。其中郑板桥的写意墨竹更为突出。
 
  郑燮(1693~1765年),号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画家。幼时聪颖好学,尤爱字画,有诗、书、画“三绝”之誉,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而以兰竹最为著名。近代书画名家董寿平对郑板桥墨竹的独到见解:“郑板桥画的竹子清新隽秀、刚劲婀娜。因为他对竹子经过静观默察,长期实践,得到了画竹的真谛,传竹子的神而遗其冗繁的外貌。正如板桥的诗中所言: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当代画家中,学习板桥墨竹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杜振迎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杜振迎先生,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杜振迎艺术工作室画家,1948年出生于天津,定居于儒学泰斗董仲舒故里的河北衡水。杜老师早年虽未能专业学习作画,但天赋异禀,自幼钟情于笔墨,人生跌宕,却研习一贯,四十余载笔耕不辍,现自建杜氏草堂书画院,号板桥门下、草堂主人。
 
 
  杜老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习画墨竹,自元明以降,尤喜墨竹大师郑板桥,志在传承板桥墨竹艺术,其画风孤高瘦劲,傲岸不屈,豪气凌云,既有板桥墨竹的清韵,又表现了画家本人的卓越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审美趣味,被业内誉为“振迎画竹,宗法板桥”。其作品多次在中国国内美展获奖,报刊发表,为日本、美国、新加坡、孟加拉等国际友人收藏。
 
 
  近年来,杜老师更是在表现墨竹的各种形态上刻苦钻研,其所画风、晴、雨、雪等墨竹,利用国画技法,传神地表达出了竹的倔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尤其是其雪竹作品为佳,图中翠竹傲雪,淋漓地表现了雪竹的冰清玉洁和高贵品质,品味之中,让人仿佛感到了扑面的寒风,又领略到了阵阵馥郁墨香,顿生爽利、旷达之感。 
 

 
 
  元代杨载《题墨竹》云:“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观杜振迎先生(微博:杜氏草堂书画)的墨竹,不禁使人感触,在凛冽的世间,却也有劲节清高之气,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弄簧之致。
 
  传承“板桥”技法、弘扬“墨竹”艺术,既是杜振迎先生(微信:dushicaotang)的毕生追求,更应成为国画界的文化梦!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