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正文
[收藏天地]安思远的艺术人生:退藏天地于咫尺

  

  安思远身材魁梧,总是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并且有许多固执的癖好,比如烟不离手,一年四季穿皮靴,每天到同一家餐馆就餐。这位大藏家的出类拔萃在其日常生活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时空交错的光影摇曳中,行走着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为中西方古玩艺术界所共同称许和缅怀。他终生未娶,只对文物收藏情有独钟,与艺术品朝夕相伴,卓然独立,徜徉在艺术斑斓的光泽和隽永的深奥里。他对中国文物的爱深邃真诚,并由己及人,兼济天下,为世人书写了艺术人生的典范。

  他就是美国人安思远,生于1929年7月,卒于2014年8月。他与王世襄先生一中一西,共同撑起中国艺术绮丽壮美的天空。如果说王世襄先生是一位博学笃志,深沉厚重的庄严大师,安思远则是一位潇洒俊朗,风度翩翩的书剑侠客。

  英雄出少年

  1929年,安思远出生于纽约曼哈顿显赫家族,先祖是美国宪法的首席执笔奥利维尔·埃斯沃尔斯(Oliver Ellsworth),父亲是知名牙医根管治疗术创始人,母亲是歌剧演员。

  少年时,安思远已练就从旧货店扫描高质量物品的“神功”,他将这些物品低价买入,喜滋滋地转卖给古玩商大赚一笔。有一次,他淘得一件花瓶,遂将其转卖纽约某位知名古董商,并切切告知此为中国明代花瓶。古董商半信半疑,而安思远则坚持己见。于是,古董商将花瓶送到经营中国艺术品的著名行家爱丽丝·庞耐(Alice Boney,1901~1988)家鉴定。庞耐肯定了安思远的判断,并对这位少年的鉴别力啧啧称奇。不久后,她便收安思远为弟子,悉心教导50载,成为其一生的导师。

  安思远高中没毕业,便进入纽约富兰克林艺术专业学校学习建筑,但经常翘课自学绘画,后来则干脆辍学,卖画为生。他的画作广受好评,维持生计之余,余钱都用以收集中国鼻烟壶。不久,他成功将一整套鼻烟壶卖给了蒙特利尔博物馆。

  这一年,他只有19岁。

  有幸遇良师

  爱丽丝·庞耐是位传奇女性。1924年,年仅22岁的她和丈夫在纽约第54街开设美国最早的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彼时,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庞耐便以精美的中国文物布置店面和住宅,招揽政商名流直接观赏东方艺术,渐渐声名鹊起,以至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也常来体验一把“中国风”。

  安思远因明代花瓶事件有幸与庞耐结缘,从而更快捷地开启其“中国古董教父”的艺术人生。庞耐认为,中文学习对安思远意味深远,于是担保这位高中没毕业的“坏学生”于1948年进入耶鲁大学。在这里,安思远又结识了他人生的另一位导师——王方宇教授。安思远的中文名即是王万宇所取。

  王方宇出身北京书香门第,醉心书法和绘画,尤以收藏八大山人作品而名满天下。1944年到美国,后辗转任教耶鲁大学。不久,便收安思远为学生,授习中文及中国文物知识。

  安思远对学中文没耐心,只一味对中国文物兴致勃勃。他常说服王方宇提前下课,与他一起驱车去看纽约的中国古董拍卖。大概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考量,王方宇对安思远的活跃也乐助其成。于是一对中西师徒的身影便经常见于纽约的古董店、拍卖场。

  1997年,王方宇去世,安思远深情地缅怀道:“王教授是生活在现代的中国传统士大夫。”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