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正文
词人吴湖帆

  1924年移家上海后,吴湖帆与朱孝臧、冒广生、夏敬观、叶恭绰等词坛名宿相识相交,由读词、藏词而步入词的创作之径,开始了书画与词曲双轨并进的艺术生涯。

  吴湖帆前后参加过沤社、声社、午社和咫社四个词社的活动。

  1933创办的《词学季刊》,是传统文学领域内最早的专业刊物,也是当时唯一的词学刊物,它在创办伊始就显示了与书画的因缘。创刊号封面出吴湖帆之手,其后各期先后发表过夏敬观、易大厂、溥心畬、汪东等人的画作。《季刊》还有另一个特色,即专门开辟了“图画”这一专栏,每期都会在卷首刊登若干幅与词有关的书画或手稿摄影图片,用为同人赏鉴,吴湖帆为此提供了五件藏品。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季刊》不仅仅是词学研讨与创作的重镇,也成为词人赏鉴书画、游艺翰墨的一方园地,而叶恭绰与吴湖帆这两位书画、诗余嗜好同深的好友,无疑是海上词林与画坛骑驿相通的桥梁。

  吴湖帆1927年获隋《董美人墓志》拓本,广征艺苑名流为之填词,并一一按原调和之。此集汇集有六十余家题词及吴湖帆、潘静淑和作,共一百二十余首词。为一部藏品请多人按一种专门体裁题辞,在吴湖帆并非仅见,但人数如此之多,且几乎囊括了当时词林、画坛的一流名家,则绝无仅有。吴湖帆之为一代收藏大家,不仅仅是因为拥有无与伦比的藏品以及一流的鉴定功力,还在于他的收藏活动传承并光大了古代诗文题咏的风雅传统,借助自己出众的才华和宽广的交游,更新了古代艺术品的风貌和质地。特别是,以词这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大规模用于题咏,在历代收藏家中恐怕也是独树一帜的,他使艺术品收藏本身成为了一种艺术。随着现代公共博物馆的出现和旧文人阶层的解体,这种品鉴传统已是渐行渐远了。

  吴湖帆生前出版过三部词集——《梅影书屋词集》、《联珠集》、《佞宋词痕》。身兼画家、词人的吴湖帆,其意匠经营的一个重点,是画上有词,词中有画。词中有画,是湖帆词在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佞宋词痕》收录的作品一以风雅正统为标准,但如果仔细寻索湖帆1937年起始的日记,我们就能发现,散见于日记中的诗词,几乎无一不是对时事的反映和评判。抗战的爆发,使吴湖帆的诗词创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那时开始,民族、国家跌宕起伏的命运成为他诗词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并贯穿了他此后整个的艺术生涯。

  存在于日记和手稿中的作品,最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现实关怀,与《佞宋词痕》的雅人风调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可惜的是,对传统审美品位的坚持,使得作者从未考虑过正式出版这些诗词,只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私人记录归入另册,无形中遮蔽了其艺术创作中这个极其重要的面向。这一聚焦于现实的面向,是促使吴湖帆探索以传统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原因所在。如何回应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是所有现代艺术家都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对像吴湖帆这样深深浸润于传统文化精神,并纯熟运用古典技法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其面临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但吴湖帆的探索,虽然比较隐蔽,却从未停顿。这一点,只有将《联珠集》、《佞宋词痕》与日记、手稿结合起来阅读,我们才会知其然。

  解放后,在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文艺潮流中,吴湖帆表现现实的创作倾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当然也带上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政治色彩,虽然这方面的尝试有些不很成功,但将题材开拓到现实生活中,一直是吴湖帆努力的方向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向,逐步由词而画,推展到了绘画领域。无论绘画还是诗词,作者都力图将传承与创新,在作品中熔为一炉,“系断续千秋一线”,“频放出创时手眼”,述说的正是这一艺术理想。

  词创作在吴湖帆全部的艺术活动中,决不是一个无足轻重、可以忽略的侧面,而是与书画彼此呼应、相互推展的重要一环。